近日,湖北省现代纺织产业研究中心叶茂升副教授在SSCI期刊《international finance》上发表学术论文,随后被国内知名研究机构澎湃研究所全球智库转载评论,文章题目为“The impact of Sino-US trade fric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china’s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文章DIO:https://doi.org/10.1111/infi.12413,武汉纺织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
叶茂升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其合作者包括复旦大学沈煌南教授、英国萨里大学埃里克·高尔森高级研究员、南昌大学李建强教授以及北京大学李雨婷博士等。该文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了持续影响,文章以“贸易战”为关键词搜索,发现中美贸易谈判过程中的每个重要事件都伴随着“脉冲”峰值的出现,这些峰值的高度和持续时间对应着中美贸易摩擦中标志性事件的高潮,就其社会和心理影响而言,客观上勾勒出这一过程中具体事件的波动特征。
本文研究与最近一些研究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针对生产网络中企业的风险和与消费者的距离(即上游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经验和理论研究发现,距离消费者更远的企业可能承受更高的市场风险(Gofman,Segal,and Wu,2020)。然而,本文上游纺织企业对贸易战的反应程度不敏感的可能原因是,美国第一轮征收关税的产品不包括纺织和服装产品,因此,在早期市场,美国单边贸易保护政策对上游纺织企业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由于下游纺织企业更注重产品营销和广告投入,加上美国单边贸易保护政策造成的纺织产品总需求的外部收缩,下游纺织企业遭受的负面冲击可能更大。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贸易战从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传导存在时滞效应。
本文研究成果被澎湃新闻旗下全球智库机构——澎湃研究所转载评论,认为这一研究结果令人印象深刻,说明中国股市因美国政府发起贸易战而产生的恐慌情绪逐渐趋于缓和,市场反应较为理性。这也说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对美国贸易制裁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不仅拥有强大的规模和成本优势,而且拥有其他国家难以突然替代的完整产业链配套体系。因此,即使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更严厉的贸易制裁,似乎也不太可能从根本上搞垮中国的纺织服装业。
叶茂升简介: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湖北省美国经济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等相关领域研究,出版专著一部;先后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立项的国家高端智库项目3项(其中1篇报告获国家领导人批示)、湖北省人民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项目1项,湖北省软科学、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等4项,参与湖北省经信厅纺织产业链规划、仙桃纺织产业五年规划等编制工作。近年来,纵横向科研到账经费累计达50万余元;在《International Finance》《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国际贸易问题》《国际商务》《福建论坛》和《国际商务研究》等SSCI、SCI、CSSCI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先后荣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奖三等奖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经济研究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